供需对接平台 中国工具模具设计研究公共服务平台

返回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趋势论坛 >行业论坛

佐藤晃一的禅意招贴设计作品探析

返回 »2015-06-30


摘要:佐藤晃一是日本战后新一代优秀的平面设计家,被称为日本设计界的“色彩魔法师”;他的招贴设计作品,在设计语义表达上简洁洗练,尽可能省去多余的元素,造型趋向抽象几何形;佐藤善于运用补色关系,这种既矛盾又统一的补色渐变晕化效果,与禅宗的虚无意境十分接近;佐藤常用留白的表现手法,恰似禅宗的阴翳之美,是寂寞坚忍之后重获希望的美好和释放;其作品中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是日本禅宗精神和现代设计理念通过招贴设计融会贯通后的体现。

关键字:佐藤晃一;招贴设计;补色渐变;阴翳之美;禅


一、背景

自1964年东京奥运会之后,日本的平面设计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赞誉,而日本此前的设计地位与西方国家设计相比却大相径庭,之所以有这样的转变,得益于二战后日本设计界向西方的学习。日本战败投降后,自然资源贫乏的日本为了增强国力发展经济,赢得国际市场,开始向西方学习优秀的设计知识,提高设计的经济价值。但在这改变的过程中,日本并没有摒弃本民族的文化特色,而是在向西方学习的同时注意到应如何保护传统的、民族的部分,使大和文化特色不至于因经济上的商业活动以及国际贸易竞争而受到破坏和损失。[1]就在这变幻莫测的国际设计趋势的强烈冲击下,日本设计师们不断地找寻本土设计风格与国际设计发展的契合点,做到了即保留日本本土文化特色,又能迎合国际化市场竞争的需要,让商品能够大量地反销到欧美市场。到20世纪60年代,日本的平面设计在战后平面设计师的共同努力和开拓下,站在了国际设计的前沿,同时引领亚洲设计的潮流。而佐藤晃一就是战后新一代的平面设计师中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可以说佐藤晃一是在东奥会后的70年代日本设计繁荣时期崛起的革新派中独领风骚的人物。

二、佐藤晃一简介

图1  佐藤晃一

图1 佐藤晃一

佐藤晃一(Sato Koichi,1944~)(见图1)是在日本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1945年5月8日)后不久降生的,出生地为日本的群马县高崎市,父亲曾是日本广播协会NHK的一名电气工程师,母亲是一名小学老师。佐藤1965年(21岁)考入东京艺术大学工艺美术系,期间曾在田中一光事务所实习,大学四年后其毕业作品被登载在日本知名的“LIFE”杂志上。1969年(25岁)佐藤晃一大学毕业后就进入日本著名化妆品企业资生堂从事广告工作,1971年(27岁)结婚同时辞去了资生堂的工作,成为一名自由设计师。经过几年的设计实践,佐藤积累了丰富的设计经验,在1974年(30岁)被东京YMCA注1设计研究所聘为讲师,此后在1982至1987年(38~43岁)期间在东京艺术大学视觉设计专业任非常勤讲师(即外聘讲师)。佐藤晃一的设计作品以日本的禅宗思想作为自己的设计指导理念,结合西方现代手法,得到了国际设计界的广泛认可,获得过多次大奖并在世界多所大学讲学。在1985年(41岁)获东京ADC注2最高奖,以及布尔诺图形设计奖、华沙招贴海报奖、捷克海报设计奖、莫斯科招贴设计奖等众多大奖,1989年(45岁)赴美国斯坦福特大学、马歇尔大学和奥哈大学做演讲,1997年(53岁)当选德国哈德巴万国博览会的日本代表,1999年(55岁)任静冈县“世界茶叶节”的企业形象策划总设计。佐藤晃一现担任多摩美术大学教授,社团法人日本平面设计家理事、东京ADC会员。

三、佐藤晃一招贴设计作品分析

我们从佐藤晃一的招贴设计作品中可强烈地感受到日本禅宗思想对其创作的影响。日本人理解“禅”就像中国人对待“道”一样,是智慧、纯净、简约、空寂和朴实等多种美词的代表。禅宗自日本镰仓时代从中国传入,深受日本武士的推崇,继而影响到各个阶层和领域,日本的文学和艺术都受到了禅宗的影响,体现了日本民族的审美心理、处世方式和人生追求。

佐藤晃一是一位对日本传统文化有深入研究的设计师,他对日本的禅宗哲学情有独钟。藤晃一在他自己的设计中努力传达着清静无为、朴实无华,强调自我修养,重视精神境界的纯净和空幽;他的招贴与其说是商业海报,倒不如说是日本文化和日本禅宗精神的视觉载体。[2]

1、设计语言简洁凝练
在德国包豪斯和现代派国际设计风格的影响下,佐藤晃一尝试用简洁凝练的现代设计语言传达视觉信息,逐渐形成一种特有的简约风格,[3](P.178)他的招贴设计准确阐释了西方现代国际风格“少即是多”原理。他的招贴作品有种强而有力的视觉效果,体现了禅宗单纯质朴的美感。从看似朴素的画面,却能在淡泊中显露出一种内在的张力与别样的风情。为宣传日本文化,佐藤晃一曾创作了一系列富士山的招贴设计,分不同的季节去表现富士山,如图2所示,在作品《冬》(1988年,44岁)中,画面中心位置是一个象征着富士山的梯形,其左边有一个白色的小圆点活泼地挂在黑夜中,而富士山周围隐约的雾气烘托了冬日这个冷艳的主题,在佐藤的画面中构图元素很少,没有一丝多余的地方,简洁、准确而生动地表达了作者心中的禅境,画面上虽是空无的状态却有种深邃的力量蕴含其中。在佐藤的招贴中可以感觉到他的画面是尽可能地丢弃能省去的元素,且物体的形象多以几何抽象的形状出现,设计语言简洁而又凝练。

图2 《冬》  1988年

图2 《冬》 1988年

2、善于运用补色关系
色彩的最高境界是能成为一种传递心灵信息的语言,但在日本禅宗眼里过于浓郁的色彩却是污浊和不洁净的。佐藤晃一被称为是日本设计界“色彩的魔术师”,他在招贴设计中不讲究色彩的丰富多彩,更不喜欢色彩的喧闹繁杂,而善于用最少的色彩元素变幻出最深刻的色彩意境。在色彩组合中,如果画面是由一对补色关系的搭配组成,就会形成一种极度强烈的色彩冲突感,这种冲突感会给人以心灵的撞击。[4]佐藤晃一的招贴讲究禅意色彩的隐约和朦胧感,从不给色彩作出完全僵死的边界,而是让色彩在对比矛盾的同时,使人感觉渗透感和蔓延感,[5]在名为《黄昏》(1995年,51岁,见图3)的招贴中,佐藤就将黄色和紫色这对互补色演绎的得心应手。他抓住主题黄昏所给人留下的色彩印象特点,用紫色和黄色之间的互补色渐变,优雅而又神秘,很好地传达了一种深邃而宁静的黄昏境界。这种渐变的晕化效果与禅宗的虚无意境十分接近,从而把招贴主题:天空最后的绚烂黄昏和禅宗思想结合于在一起。画面中没有山,没有海,没有建筑,设计师却充分把握了夕阳在天空中的色彩安排:最上方的葡萄紫先是稀疏着紫红,渐渐过渡到中间的桔黄,中下方的纯黄微微透着点光,无意间有种惬意的舒适,再往下便过渡到底部的黑,安逸中有一种莫名的归属感,与日本的禅意有异曲同工之处。这对冲突中的紫色与黄色,在光明与黑暗的交错间探寻天地之美。佐藤把印象派对光的表现,用补色渐变演绎得炉火纯青。从佐藤晃一的招贴作品《黄昏》色彩中,可以感受到情绪和意境的交融,它们融合与分离、过渡与统一,这种补色之间的矛盾统一关系,其实正是暗示着大和民族高亢而又收敛的民族性格。

图3 《黄昏》 1995年

图3 《黄昏》 1995年

3、阴翳之美禅意留白
在日本禅宗的审美观念中,还有一种以“幽”为美的艺术品味,被人称为阴翳之美,日本禅宗的阴翳之美是一种在阴霾的背景下露出曙光的空寂之美,在日本人眼里阴翳之美是寂寞坚忍之后重获希望的美好和释放。日本人将禅宗的审美观念表现在文学、艺术等作品,并使这一传统文化得以普及和发展。[6]佐藤晃一在他的招贴作品喜欢运用留白的手法贯穿在其作品中,寥寥几笔的留白,恰似禅宗的阴翳之美。这种阴翳之美是一眼不足以穷尽的灵魂深境,讲究含而不露的意境美。留白是这禅宗美学中一大特色,而这里的留白并不仅是色彩的白,而是一种“空”“寂”的代名词。如图4(1996年,52岁)是佐藤为“名古屋国际设计中心”成立所创作的海报,五个白斑在大面积的黑色中格外吸引人们的眼球,这些神秘、孤寂的白斑,仿佛看不穿也看不透,如浩瀚深邃的星空,令人幽思难忘。“名古屋国际设计中心”的标志是一只手比划出一只鸽子的形态,而佐藤晃一在大片的阴暗中亮着的白斑正是用一只成人的手指(通过放大辨认还能看到指甲的边痕)按在扫描仪上,揭开遮光板扫描出来的画面,黑暗中的五个白斑仿佛是五盏即将开启的明灯,表达了人们对“名古屋国际设计中心”盛大开业的期待。这个白斑就是设计师有意而为的留白,佐藤晃一的留白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境界。

图4 “名古屋国际设计中心”1996年

图4 “名古屋国际设计中心”1996年

4、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对于变幻莫测的国际设计趋势,佐藤晃一以日本禅宗的自然观、色彩观、审美观为基础,找寻与国际设计趋势的契和点,即保留日本文化艺术特色,又能与国际时尚设计接轨。他熟练地掌握胶印技术的优缺点,并通过巧妙应用,以此来增加画面的意境感。在他的招贴作品《新音乐媒体》中(1974年,30岁,见图5),佐藤晃一采用摄影技术与喷笔绘制手段创作。佐藤晃一并没有生硬地将图与底进行粘合,而是将图片的边缘羽化处理,黑色器皿中的蓝色水面与鱼的呼应,有种诡异的效果,给人以魔幻的视觉感受,而这正恰恰与这幅招贴的主题“新音乐媒体,新魔法媒体”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佐藤晃一这样的处理手段不仅削弱了盛鱼的器皿与背景交接处的尴尬,黑白蓝三色实际上构成了黑白灰三色使得画面看上去平静而有舒缓。佐藤晃一这幅的招贴作品并没有技术的痕迹和冷漠,但却具有很强的现代感,同时也将日本传统绘画的禅意风格融化在图形设计中。佐藤晃一以其对禅的理解,找寻传统与现代手法的契合点,他把现代设计观念融合了日本传统绘画的平面化感受,紧密结合色彩、形体与光三者的关系,既不完全遵守西方古典的光线照射法,也不遵守日本传统的几乎抛尽光源的原则,而是用他特有的渐变手法将这三者巧妙的融为一体。[3](P180)古典传统与流行时尚的肃雍和鸣,在佐藤晃一手中都显得游刃有余,乃使得佐藤的招贴海报借助禅的意境提升了作品的文化意蕴。

图5《 新音乐媒体》 1974年

图5《 新音乐媒体》 1974年

四、结语

综上所述,佐藤晃一的招贴设计作品,在设计语义表达上简洁洗练,尽可能省去多于的元素,造型趋向抽象几何形;佐藤善于运用补色关系,这种既矛盾又统一的补色渐变晕化效果,与禅宗的虚无意境十分接近;佐藤常用留白的表现手法,恰似禅宗的阴翳之美,是寂寞坚忍之后重获希望的美好和释放;其作品中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是日本禅宗精神和现代设计理念通过招贴设计融会贯通后的体现。可以看出他的招贴主要以简洁与冷静的设计语言,诠释着一种强有力的视觉哲理,用神秘的渐变色削弱了对比色带来的草野气,注重的是形外之神,善于运用禅宗的理念,汇集多种表现手法,把日本传统平面意识糅合到现代设计技法中。佐藤晃一是日本最具文化内涵的设计师之一,从他身上我们看到日本的平面设计在一批批优秀设计师的开拓下,不断地寻求国际与本土文化的结合点,在继承本土文化的同时能更好的宣传和发扬了民族文化特色。中国的平面设计已经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我们需借鉴日本的设计手法和理念,不断的探索民族文化的精神,更好地传承优秀的中国传统美学理念和精神。


注释
注1:YMCA (Young Men’s Christain Association)(公益财团法人协会) 于1844年在伦敦设立,目前存在于125个国家和地区。YMCA超越了不同的国籍、民族、宗教和思想,约4500万人参加了这个组织。东京YMCA作为日本第一个YMCA组织,于1880年(明治13年)发起成立。以培育青少年健全的精神智力和身体为理念,开展为社区服务,以及创造公正、和平的世界等一系列活动。
注2:ADC是“Art Directors Club”的缩写。ADC在1952年9月5日成立于日本东京。是由东京艺术总监俱乐部创立提供,以广告和设计方面为主的奖项。成立之初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和确立艺术总监在社会上专业的职业能力,现在已经成为受到国际设计和广告业界瞩目的大奖。

参考文献
[1]冯晓娟.民族图形的国际化研究[D].江南大学 硕士 2004: 29.
[2]王受之著.世界平面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333.
[3]王辉.当代日本招贴设计中的视觉语义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8:178,180.
[4]吴卫,肖晟.色彩构成(图说本)[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74.
[5]郑岳华.禅之意味——试析佐藤晃一的平面设计.[J].艺术探索.2000:47.
[6]叶玲红.论日本招贴设计中的图形修辞.[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7:417-418.

图片出处
图1,源于网络:http://baike.so.com/doc/6472250.html
图2,源于网络:http://bbs.jysq.net/thread-677107-1-1.html
图3,源于网络:http://photo.renren.com/photo/ 239487925/album-372733670
图4,源于网络:http://photo.renren.com/photo/ 239487925/album-372733670
图5,源于网络:http://doujunfei666888.blog.163.com/ blog/static/ 82876181200992894654744/


作者:姚晓婷 吴 卫
(湖南工业大学 包装设计艺术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7)

作者简介:
1、姚晓婷(1990~),女,福建莆田人,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2012级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包装艺术设计。通讯地址:湖南省株洲市湖南工业大学学生宿舍22栋301,邮编:412007。电话:15080793505,邮箱:354870773@qq.com
2、吴卫(1967~),男,湖南常德人,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博士,曾于1988~1990年留学日本千叶大学デザイン学科。曾任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院长,现为湖南工业大学研究生处处长。现主要从事传统艺术符号和高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通讯地址: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泰山路88号湖南工业大学研究生处,412007。

文章已在《包装世界》2014年3月刊发表,总期153期

原文链接:http://www.dolcn.com/


沪ICP备11017546 Powered by SOHUIDEA.COM